第三方机动车检测机构也需被“检测” |
燃油车尾气超标排放是制约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因素。在一些大城市,燃油车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市排放总量的40%以上,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。负责燃油车尾气排放监测的检测机构,理应成为污染管控的“最后一道闸门”,然而,记者调查发现,在一些地方,超标尾气排放的车辆在检测机构的“协助”下,竟然能“带病”上路。(11月25日 央视新闻) 负责机动车排放领域的第三方检测机构,不仅是政府监管的必要补充,还能巩固污染防治的治理成效,是我国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。然而,随着第三方机动车检测机构的数量激增,行业市场也开始鱼龙混杂。一些第三方服务机构受到利益驱动,利用数据造假,主动或被动地让超标尾气排放的车辆蒙混过关,导致大量机动车继续“带病”行驶。 第三方机动车检测机构数据造假,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:一是篡改检测数据。一些检测机构通过篡改数据,让排放不达标的车辆通过检验。二是使用作弊器。部分检测机构使用作弊工具,如OBD作弊装置,替换车辆的软件标定识别码和验证码,使车辆轻松通过检测。三是替车代检。一些检测机构使用其他车辆甚至气体来替代检测,比如用汽油车代替重型柴油车进行检验,使难以通过的柴油车轻松过关。 篡改和伪造监测数据的后果非常严重。首先,它触犯法律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(十一)》,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,作为中介组织的环评机构、监测机构,如果在提供环评文件、监测报告的服务过程中弄虚作假,将受到严厉的刑事制裁。其次,它会扰乱第三方服务市场秩序,损害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的社会公信力。最后,它还会影响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决策。 近期,生态环境部多次公开表示,监测数据造假冲击了环境监管部门的底线,必须对这些行为进行严厉打击,铲除其滋生的土壤。今年7月30日,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了机动车检验专项整治行动,联合公安、生态环境、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强对机动车检验机构的监管,严厉打击不执行国家标准、篡改数据、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。9月起,生态环境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、交通运输部、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,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。 我们不能让第三方机动车检测机构,成为超标尾气排放车辆的“排污源”。同时,也必须对其进行“监测”。首先,要通过强化监管和信息公开,定期抽查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质量,将监测信息公示,构建完善的监督和退出机制。其次,对于弄虚作假的第三方机构,必须依法严惩,以儆效尤,才能让那些动歪脑筋的机构和企业打消念头,守住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。此外,司法部门可以定期公布典型案例,通过以案释法,让公众了解虚假监测的危害,提高公民法治素养,倒逼监测机构规范行为,遏制数据造假乱象。 |
发布日期:2024-11-28 |
Copyright@2006-2014 北京大元环境检测技术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
总院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0号石油大院北教楼
中心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庄北路9号永泰绿色生态园C-11
邮编:100085
邮箱:dayuan@vip.126.com 网站备案号:京ICP备14028044号-4